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 > 中国机器人技术强势领跑:有效专利突破19万项,占据全球近三分之二份额

中国机器人技术强势领跑:有效专利突破19万项,占据全球近三分之二份额

时间:2024-09-25 16:50:17 来源:互联网 编辑:阳阳资源网

8月21日消息,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精彩启幕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公布了一组亮眼数据:截至今年7月,我国机器人领域的有效专利数量已突破19万项,强势占据全球总量的约三分之二。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我国在机器人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也预示着我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竞争格局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中国机器人技术强势领跑:有效专利突破19万项,占据全球近三分之二份额

辛国斌表示,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全球机器人产业创新密集活跃,机器人易用性及配置效率显著提升,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推动人类社会加速进入智能时代。

他提到,过去十年来,我国加大创新政策支持,推进生产服务模式变革,促使我国机器人产业从小到大,到今天已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已连续 11 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近三年新增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 470 台,十年间增长近 19 倍。

辛国斌最后表示,下一步,我国将大力开展机器人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完善“机器人 +”应用体系,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8月9日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负责人常铁威还提到,我国送餐、教育、医疗等服务机器人不断迭代升级,2024 上半年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 22.8%。

2024 世界机器人大会于 8 月 21 日至 25 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聚焦产业发展、协同创新和技术革新三大篇章。

2024 世界机器人博览会继续采用“机器人 +”应用场景展示方式,深耕成熟应用,拓展新兴场景,邀请到了包括波士顿动力、宇树、特斯拉等 150 余家国内外机器人头部厂商、知名公司、行业新锐参展,60 余家企业首次亮相,50 余款新品将首发登场。

我国秋粮生长态势正常,种植面积稳中有升

今年秋粮生产作为全年粮食产出的关键一环,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信息,我国秋粮种植面积保持稳定并略有增长,当前作物生长情况大体良好。

我国秋粮生长态势正常,种植面积稳中有升

当前,东北地区春玉米处于籽粒灌浆期、水稻进入孕穗至抽穗期;长江中下游中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南方双季晚稻栽插过八成,进入田间管理关键期。

农业农村部表示,入夏以来,南方地区发生多轮强降雨,黄淮海部分地区夏播期干旱,近期河南、湖南、辽宁等省部分地区遭受较重洪涝灾害,给局部地区秋粮生产带来一定影响,但从全国面上看,秋粮苗情长势总体正常。

中国完成北斗卫星探空系统全面比对,2025年底将迎来正式运营

近日消息,全国范围内共计120座北斗探空站实现了同日500百帕高度的第一批次气象数据的实时传输,所有站点的首批信息均成功上载至中国气象局的“天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此举象征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气象探测领域的平行对比应用正式迈入全面实施阶段。

中国完成北斗卫星探空系统全面比对,2025年底将迎来正式运营

平行比对,即在同一时段、同一区域内,采用 L 波段探空与北斗探空两种方式进行同步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对比分析。自 2022 年 8 月在广东气象部门启动北斗探空系统组网观测业务化试点以来,经过两年不懈努力,120 个探空站北斗探空系统建设全部完成,并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展平行比对,气象探空系统升级换代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在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以下简称“气象探测中心”)气象观测实时业务平台的大屏幕上,可以直观地看到两种探空系统的观测数据对比情况。

在时效性上,北斗探空上升段数据总体时效优于 L 波段探空数据;在数据质量上,以风速为例,点开任意一个探空站的数据对比界面,可以看到代表北斗探空数据的一条绿线和代表 L 波段探空数据的一条红线几乎重叠,偶有波动。“这意味着北斗探空数据整体准确,在细节上更加精准。”气象探测中心基地室副主任郭启云说。

此前,7 月 1 日,中国气象局启动全国第一批北斗探空平行比对工作。7 月 20 日,今年第 4 号台风“派比安”来袭,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区)气象部门利用北斗探空系统,与气象卫星、无人机、雷达等开展南海台风协同观测,北斗探空下降段观测资料填补了午后探空数据的空白,有力支撑台前线状对流的潜势以及登陆后台风强度的研判。7 月 24 日,今年第 3 号台风“格美”逼近福建沿海,浙江洪家、福建福州及广东各探空站开展北斗平漂探空,数据用于预报服务,为台风路径预报检验提供了支撑,发挥了良好效益。

2023 年,广东气象部门首次在数值模式、天气预报、卫星遥感等领域常态化应用北斗探空数据,借助精准的北斗探空数据,广东气象部门对台风“海葵”72 小时和 90 小时路径误差分别减小 3.94%、2.86%,72 小时降水预报准确率得到较大提升。

获悉,下一步,中国气象局将继续推进气象探空升级换代各项工作,预计到 2025 年底,我国将建成站间距 150 千米左右的地空物联网,北斗探空系统正式业务运行,实现气象探空系统升级换代。

中国科学家在南海发现新物种:拟幽灵蛸

近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期在英文学术期刊《动物分类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对2016年在南海发现的一个与幽灵蛸相近的物种进行了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基因的比较分析明确其与幽灵蛸存在明显差异,确定其为新物种,并将之定名为“拟幽灵蛸”。

中国科学家在南海发现新物种:拟幽灵蛸

在生物分类上,幽灵蛸是幽灵蛸目幽灵蛸科幽灵蛸属动物,也是此前唯一被广泛认可的幽灵蛸目现存物种。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邱大俊介绍,1903年德国海洋生物学家卡尔·楚恩最早在深海发现了幽灵蛸,其常生活在水深600至900米之间,这个深度光线几乎无法到达,水体中氧气含量很低。

中国科学家在海南岛东南海区800至1000米水深采集到的标本(资料照片)。该物种与俗称为“吸血鬼乌贼”的幽灵蛸相近,研究人员通过形态学和基因的比较分析,确定其为新物种并将之定名为“拟幽灵蛸”。

2016年9月,中国科学家在海南岛东南海区800至1000米水深采集到一个标本。研究团队将它与幽灵蛸进行形态比对,发现其尾部形态、下角质颚形状、发光器位置等与幽灵蛸均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基因分析,发现它与幽灵蛸在进化树上是两个遗传距离较大的分支,证实采集到的标本是一个新物种,成为幽灵蛸目已知的第二个现存物种。

2022年3月8日,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研究论文,对一块古老的10条腕章鱼化石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种生活在距今3.28亿年前的远古章鱼是章鱼和幽灵蛸已知的最古老祖先。这项化石研究证实了科学家先前的猜想,即幽灵蛸目动物最初有10条腕,后来逐渐演化为目前的8条腕。

hnqyjy.cn 版权所有 (C)2011 https://www.hnqyj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008086号-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