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传输上这一方面,SATA的速度比以往更加快捷,并支持热插拔,使电脑运作时可以插上或拔除硬件。另一方面,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脉信号,具备比以往更强的纠错能力,能对传输指令(不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不过,SATA和以往最明显的分别,是使用较细的排线,有利机箱内部的空气流通,某程度上增加整个平台的稳定性。
扩展阅读:
2000年11月由“Serial ATA Working Group”团体所制定,取代旧式PATA(Parallel ATA或旧称IDE)接口的旧式硬盘,因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现时,SATA分别有SATA 1.5Gbit/s、SATA 3Gb/s和SATA 6Gb/s三种规格。2013年推出更快速的SATA Express规格。
2SATA 1.0于2003年1月7日推出,为第一代SATA接口,坊间的非官方名称为SATA-1[1],传输速度为1.5Gbit/s。
SATA 2.0于2004年正式推出,坊间的非官方名称为SATA-2(SATA-II),符合ATA-7规范,传输速度可达3.0Gbit/s。显示SATA的速度提升是以几何级数增长,这点和PATA的算术级数增长是不同的。
SATA 3.0于2009年5月26日完成最终规格发布,比上一代提升一倍速率至6Gb/s,此外增加多项新技术,包含新增NCQ指令以改良传输技术,并减低传输时所需耗电量。
SATA3.1于2011年7月发布。
Compact Flash闪存卡最初是由SanDisk于1994年开发和发布的。第一个CompactFlash卡的存储容量为2MB。
扩展阅读:
CF是Compact Flash的缩写,是一种50针连接存储设备。Compact Flash是一种常见于PDA、数码相机和其他便携式设备中的存储介质。CF卡的存储容量范围相当大,从2MB到128 GB不等。图为SanDisk 4.0 GB CompactFlash卡。
VCD,影音光碟(Video Compact Disc;VCD),是一种在光碟(Compact Disk)上存储视频信息的标准。VCD可以在个人电脑或VCD播放器以及大部分DVD播放器中播放。VCD标准由索尼、飞利浦、JVC、松下等电器生产厂商联合于1993年制定,属于数字光盘的白皮书标准。
扩展阅读:
VCD可以在个人电脑和VCD播放器以及大部分DVD播放机中播放,但大部分蓝光光盘播放机已不支持VCD。
整体来说,VCD分辨率大约是对应电视制式分辨率的四分之一。
VCD的视频采用MPEG-1压缩编码,音频采用MPEG 1/2 Layer 2(MP2)编码,码率分别为视频1150kbit/s、音频224Kbit/s。
VCD的比特率和普通音乐CD相当,因此一张标准的74分钟的CD可以存放大约74分钟的VCD格式影片。
VCD在九十年代晚期到2000年代,于部分亚洲和非洲地区被广泛使用。因为VCD在东南亚和大中华地区外,在未普及之前便直接从录像带过渡向DVD,所以被认为最后将完全被DVD所取代。
由于VCD的一些特点,在部分地区仍保有相当程度的市场。直到2010年代中才在香港等地渐逐停产。而在20世纪后电视机才逐渐普及的非洲国家,VCD在世纪初仍然被做为最主要的正版影像媒体。
hnqyjy.cn 版权所有 (C)2011 https://www.hnqyj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008086号-34